华东最大的云数据中心。(宿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资料图片)
工程师正在进行5G信号检测。本报记者 何雪峰 摄
宿州云计算产业基地。(宿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30亿亿次每秒,相当于15万台家用电脑同时运算,这个天文数字代表着宿州市淮海智算中心的“算力”。在10万平方米的宿州市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淮海智算中心仅占500平方米,然而通过运营AI“算力”,可实现年产值4000万元,亩均效益百倍于普通工厂,且确保绿色低碳。近年来,这类“掘金”算力的企业和平台在宿州不断成长。
宿州市抢抓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和“东数西算”国家工程契机,高位承接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云计算、大数据等相关产业转移,着力打造立足宿州、辐射华东、服务全国的智算产业枢纽,与合肥、芜湖并列为我省三大智算中心城市,一跃成为“新赛道”上的“领跑者”。
存力“加持” 托起算力产业
7月12日,主题为“数实融合 智算未来”的2023中国互联网大会·宿州站“智能算力高端对话”在宿州市举行。活动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宿州市人民政府、安徽省数据资源管理局、安徽省科技厅、安徽省通信管理局联合主办,旨在加强长三角和黄淮海地区智能算力交流与合作,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落地,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
“算力是生产力,数据是生产资料。算力离不开存力。”宿州市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宿州市将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确立为主导产业加以深耕,累计拥有云计算、大数据及相关企业1600余家,已建成长三角区域标准最高、单体规模最大的数据存储和处理中心。
在宿州高新区,5栋共计10万平方米的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大楼引人注目。这里集聚了华为、浪潮、金山、网易、阿里等一批头部企业,建成世纪互联、中国电信数据机房4万平方米、布置机柜超过4000个,形成了大数据存储和处理、动漫渲染、手机游戏、电子商务、生物基因、呼叫服务、网红经纪、电子竞技、AR、VR、区块链等十余个特色应用板块,在区域内形成云产业链生态圈。该市获批全省首个云计算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中国量子通信节点城市,形成华东地区最具特色的云计算产业集群,具备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
宿州煤电资源丰盈、电价优惠,是安徽重要的能源城市和华东地区输送电力的能源基地,完全可满足大型云数据中心用电需求,并极大地降低算力企业成本。作为安徽省首批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的城市,宿州积极探索“双千兆”网络协同部署建设方案和业务模式,云数据中心已实现“三网联通”,具有超大带宽、超低时延、先进可靠等特征。目前已建成宿州—上海双路由架构网络,网络单项时延由原先的35毫秒降至5毫秒以内。
此外,从自然条件看,宿州年平均气温15.7摄氏度,适于大型云数据中心设备的自然冷却,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从地理环境看,宿州远离地震带,历史上也没有发生过大的洪涝灾害,能够保障大型数据中心稳定运行;从区位交通上看,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和京沪间的中点城市,宿州具备了独立建设云计算产业区域集聚区的基础条件。
精心培育 打造产业集群
浪潮淮海智算中心、中软国际(宿州)智算中心、汴水之畔超算中心、云脑算力中心、蔻享超算中心……宿州市创新体制机制,引导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向算力产业集中,按照“引龙头、搭平台、建生态”的总体思路,以优质的营商环境吸引算力头部企业纷至沓来。
浪潮淮海智算中心是我省最早启动的智能算力产业项目,一期投资1.1亿元,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性能最强的AI计算芯片和业界最先进的无线带宽技术,提供了高带宽、低延时的通信保证。汴水之畔超算中心总投资1.6亿元,面向高等科研院所建立的以智能材料、碳计算、大气科学等为主要方向的国内一流商业超级计算服务平台。华云云脑算力中心一期投资2亿元,建成后能提供140800核心计算能力和4.4PB高性能存储的通用算力中心,支持10万路并发云端渲染,主要用于支撑元宇宙、短视频等行业的基础算力需求。
“我们致力于让人工智能的算力可以像水和电一样,成为一种新的公共资源。”中软国际(宿州)智算中心负责人说。该中心一期投资8000万元,依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打造国内首个全栈全场景自主可控的集训练资源和推理资源于一体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
为加速产业集聚,推动算力高质量发展,宿州市精心培育头部企业、平台企业、龙头企业,做好产业补链固链强链文章,在全省率先完成全类型算力布局,可满足各种类型算力服务需求及应用场景。今年以来,该市聚焦通用算力、智能算力和超算算力,整合现有算力基础设施项目,正着力打造“云都算力中心”,力求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推动现有算力资源释放更高的产值。据宿州高新区工作人员介绍,算力上下游产业链条长,每1元的算力投入,可带动至少4元的经济产出。
“云都算力中心”充分利用强大的计算能力,根据智慧医疗、智慧物流、人工智能、第三方数据服务等不同场景的不同算力需求,提供与之适配的方案或产品。强化与大院大所合作,在新材料、生物医药、半导体等领域形成一批算法解决方案和公共服务平台,为长三角、京津冀地区的人工智能企业、政府相关单位、高校、科研机构、研究所等提供算力服务,推动构建“云、数、智、用”一体的智能创新生态,形成以数据存储、算力支撑、算法加持、数字应用为主体的数字产业体系。
算力赋能 推动转型升级
走进宿州市全景虚拟导航卫星测试中心,只见工程师正在对互联网和新能源汽车公司送来的样品进行5G信号检测。“我们是安徽省首个国际化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全亚洲唯一可以进行辐射测试的服务机构,正着力打造全球一流的‘5G/6G+互联网+车联网+智能制造+卫星导航’检测认证、决策支撑和创新发展服务的国际国内标准示范区。”工程师徐敬硕说。
在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北斗基准站为无人植保机规划最佳航线,实现厘米级作业精度。在砀山县数字果园,物联网系统将所有数据上传平台,进行气候、墒情、土壤养分、果树长势等分析,农民在手机App上即可实时掌握准确信息,实现智能化生产管理。“借助算力和算法,‘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字化、服务在线化’的数字农业新模式正在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宿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宿州市立足5G、AI、半导体、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创新升级,用算力赋能千行百业,催生更多的新模式、新业态。依靠强大的数据和算力赋能,宿州“数字+”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宿州市以阿里巴巴迅犀制造、海创汇等平台为牵引,改造提升以纺织服装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以宿州市绿色家居建材产业为代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雨鑫木业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宿州—阿里数字农业产业带等特色数字应用平台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安徽首个5G连片试验区已成规模,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已具备形成千亿级数字经济产业基地的基础条件。
近年来,该市与科大讯飞等头部企业联手,深入挖掘算力在智慧城市、教育医疗、文博旅游等场景的融合应用,将算力技术延伸到民生服务、社会治理、机关运行等领域,率先在全国以“中台模式”开展数据治理、数据运营,着力实现数字治理高效化、智慧生活惠民化,让全社会共享“算力红利”。
“宿州市将深化‘双招双引’,加速智能算力规模扩建,推动算电融合发展,以全时全域全场景应用驱动人工智能、算力产业迭代升级,全力打造全国先进的算力节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宿州市政府负责同志说。
■ 本报记者 何雪峰